

温州信息网讯温之漆器名天下,从宋代鼎盛延续至今,温州漆器精品就没有断过。
近日,第十四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杭州落下帷幕,温州平阳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李伟的作品《自在》在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411件(套)作品中脱颖而出,捧回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髹漆工艺)银奖,被浙江省非遗馆永久收藏。

原木风漆器(糖果罐)
上数道漆脱去内胎
完成作品至少历经数月
工笔精刀摹美人,晶莹髹漆千层罩,制作漆器的工艺已经被完整地保存了千年。据文献记载,在宋朝温州漆器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漆,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大街,均设有温州漆器专卖铺。
而提及温州平阳漆器,大家就会想到平阳县青街乡的李氏家族,从第一代李行撑到第二代李盘中,再到第三代李信江、李建明,直至第四代李伟、李燕。李氏家族与漆器相伴近百年,历经了四代的传承。现如今,漆色已有了黄、绿、蓝、褐、紫、金银、葱绿、古铜等颜色,髹饰技艺已达14大类,400多个品种。
记者进入平阳漆器艺术馆,就可见各式各样的精美漆器,嗅到生漆所散发的味道。我们做的漆器与其他的漆器有所不同,叫脱胎漆器。脱胎漆器主要用于塑像和制匾,因其制法在木胎或泥胎两种模型上用夏布(苎麻)或绸料漆裱上,要上数道漆灰料,然后脱去内胎,加上填灰、上漆、打磨、装饰等数十道至上百道工序而成。完成一件脱胎漆器作品一般需要数月,而一件珍品则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李伟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艺术馆,一边说道。

蛋壳漆(青瓷胎主人杯)
手作漆器磨公式
磨人磨心磨指纹
你擅长手作脱胎漆器,难道会‘脱胎换骨’技术?有些对漆器似懂非懂者,一听李伟的漆器作品为脱胎漆器,有那么多繁琐的工序,时常会笑问。我不会‘脱胎换骨’的技术,脱胎漆器的‘脱胎’,其意为‘脱去胎质,空余布胎’。这门技艺需精通打磨,才能让作品绽放优雅的光泽。李伟稳稳的语调中带着几丝笑意。
手作漆器要过很多关,包括身上到处痒,长满生漆疮,以及不让大漆发脾气等。为过这些关,手作漆器者会熟悉并运用一个公式:胎体+大漆+耐心。他们称这个公式为磨公式,磨的是时间与心志。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在制作时需要几十到几百层的髹漆,每一层均经历阴干打磨,才能继续下一层髹漆,以便让漆器保持一定的湿度,并能储存更久。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若湿度和温度稍有变化,有些工序也就废了。
控制漆器的湿度和温度,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手作漆器者那双充满温度,极富表现力的双手。李伟也不例外,他的手与漆器达到数万次的亲密接触,经过磨合与打造,磨到恰到好处,才令漆器作品发光。当他伸出手指着作品介绍时,记者发现他的指纹几乎已经被磨光了。

漆器(圆形荷花干泡台)
绘制平阳漆器地图
让世界看见非遗
当漆阻断了空气,呈现的美让我感受到了漆器的坚稳如磐石。‘一天一夜一道漆’‘轻推慢擦一推光’等制作工序,记录漆器,如何打磨时间的厚度;回味慢即是快的生活哲理。数年前困难袭来的时候,工作室损失几百万元,我也没有示弱,依旧坚定地走下去。李伟每每回忆这几年因为漆器制作成本高,销量不好,并没有觉得苦楚,而是坚持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他默默记下来专属的非遗日历:2012年,平阳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建立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目前团队已达60人;2017年获评第二批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除此之外,他还与家人、朋友一起绘制平阳漆器地图,在广东省、云南省等地均已设立了中国平阳漆器艺术馆。譬如,占地680平方米的广东分馆就设有传承教学教室、制作技艺工坊展示厅等,供参观者体验。接下来,我最想在陕西省开一家大型的漆器艺术馆,因为那里的外国友人很多,我们要让世界看见我们的平阳漆器。李伟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近几年,李伟和他的团队开始关注生活美学,创作杯子、茶艺干泡台、茶叶罐等漆器。每一个漆器的背后是一个手作者的故事,讲述的是人和物品舒心自在的关系,滋养出生活美感。尤其是一些有审美眼光的顾客买回去后,重新与其他器物进行组合与搭配,令漆器的创作在离开创作者之后,依然焕发生命。
或许,在与漆器相伴的这条路上,李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漆器不仅仅是物,它们还是生活本身。
新闻+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漆器之类,独出永嘉……于是温之漆器名天下,其初精致之甚,奇彩异制,夺目光烜。漆器原本出自中国,而在宋元时期,温州漆器号称全国第一。
宋代温州漆器作坊遍布城区主要街道,特别在繁华的古城三十六坊一带,五马街、百里坊、城西街、丁字桥、第一桥、信河街等都有分布,尤其以信河街最多。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平阳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李伟
磨光了指纹磨亮了光阴深处的温州漆器
记者:潇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