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蔚
11岁,现就读于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学校。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曾荣获广播之声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节四川展区少年三组朗诗节目二等奖;四川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攀枝花赛区语言表演专业小学二组三等奖……
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无畏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李佳蔚
大家好!我叫李佳蔚,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也是一座因国家三线建设诞生的新兴工业城市。
1965年,数十万建设大军云集这片“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之地,五十多年后,一座崭新的“花城”矗立在金沙江畔,向我们讲述着不朽的“三线精神”。
2022年7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走进新攀钢”的活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工业之旅,感受到了当年建设者们的不易和艰辛。
首先我们来到钢铁的起点——矿山,此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词——壮观。攀西地区是中国第二大铁矿区,在这里蕴藏着全国20%的铁、63%的钒和93%的钛,其中,钛和钒的储量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钒钛之都。
1971年5月21日,攀枝花铁矿狮子山“万吨级大爆破”的一声炮响,唤醒了攀西大裂谷沉睡了亿万年的钒钛磁铁矿,从此出山入海,享誉世界,在我的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我们攀枝花有这样富甲天下的聚宝盆而骄傲。
第二站是攀枝花原点广场,在那里,我们聆听了“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故事。原来是地质学家来到攀西地区探矿,夜宿在“七户人家一棵树”的小村庄的村民家中,在树下发现两块铁矿石,从而发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1956年3月,地质部长李四光向毛主席汇报在金沙江畔发现了一座巨型铁矿。毛主席问:“那里叫什么名字?”李四光说:“那个地方暂时还没有地名,但是那里有一棵古老而巨大的攀枝花树,树旁住着七户人家,地质队把它标注为攀枝花。”毛主席高兴地说:“那就叫攀枝花吧!”于是,一座由主席钦定、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诞生了。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人们在“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旧址建设了原点广场。原点广场由时光轴、原点地标、景观雕塑和原点舞台四个版块构成。时光轴长46米,记录了原点时光到攀枝花开的10件原点大事件,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深入了解攀枝花城市起源。在这里可以真实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的誓言和开天辟地的情怀,以后,在我坚持不下去想放弃的时候,我就来这里看一看,这里可以激励着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永不放弃。
第三站就去了一个离原点广场还挺近的地方,那就是“兰尖故事”博物馆。我们参观了生产展厅、生活展厅,还有人物馆。我们还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老照片、老物件,哦,还看了一部专题片呢。在其中,我仿佛看到了三线建设时期生产生活场景,呈现出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盛况。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在它背后有着珍贵的价值和意义,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攀枝花三线精神的伟大!看看现在的攀枝花,是真的幸福,从当初的不毛之地,到现在的钒钛之都,一个康养的好去处。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当初参与三线建设的老一辈的人的贡献,我们要对参与三线建设的每个人致以最大的敬意,并且将三线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还在博物馆里吃了午饭,体验了忆苦思甜,窝窝头、玉米、地瓜就咸菜,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他们当时生活的艰苦和创业和不易。可能我是饿了吧,我觉得玉米好甜啊,吃了还想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参观活动的结束时间。坐在回家的车上,我想到我的爷爷,他也是攀钢的建设者,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召唤下,他来到了攀钢。我的爸爸妈妈也都是攀钢工人,现在他们正奋斗在他们的岗位上,为攀钢的发展做着贡献。作为攀钢建设者的第三代,“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新攀钢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阅精彩
编辑:王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