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资讯 8个月前 wzxxw
1K 0 0

山海经秘境

-----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

作者:杨世灿·杨甦宏·杨未冬

17

(接上期)

《大荒西经》第十六

秘境解读:

人名(30)。

颛顼之子。穷蝉:别名“虞幕”,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姑幕国领袖。汉朝时写的《大戴礼记》中才出现穷蝉之名 。当为后人所起。他是少典的玄孙、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玄帝颛顼的儿子、敬康的父亲、帝舜的五世祖、商均的六世祖。《泗志钩沉》记“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

神人。神奇非凡的人。对上古领导人的尊称。

女娲之肠。在青海省“河湟间”。女娲之肠,又名女娲之腹,神名,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出自《大荒西经》。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先秦文献古籍《史籀篇》、《天问》、《礼记》、《山海经》、《淮南子》和秦汉以来的《汉书》、《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史记》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楚辞·天问》等典籍对女娲记载可以看出,女娲自身化成了万物与神族 ,与世界各民族创世神话中古神陨落后身体器官化为万物(与诸神)的思路一致。女娲之肠在横道。海东地处华夏民族摇篮——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

石夷。石夷是四方神之一,西方之神,又是西方风神。石夷位在西北隅,专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韦,《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挈盈乎。又国名。《诗·商颂》韦顾旣伐。《笺》韦,豕韦,彭姓也。《左传·襄二十四年》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一统志》直隷大名府滑县,古豕韦氏之国。古部落名。彭姓。为 商汤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滑县。《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商为豕韦氏。”杜预注:“豕韦,国名,东郡 白马县东南有韦城。傅斯年氏提出:“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体上有东西两个不同的系统。......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西宁又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夏都,是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掌管太阳和月亮升起落下时间的长短的人。日月山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古代被称为“赤岭”。西王母是3500年前生活在青海的羌人女首领。西王母石室位于湟源县日月山附近。

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黄帝-?-始均-北狄。

太子长琴。处长江上游。太子长琴是《山海经》中出现的神话人物,颛顼后代祝融的儿子。《山海经·大荒西经》云:“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龙垭遗址.长琴村是简阳市施家镇的一个村名,盛产种古琴,但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琴,据地理方位,地势走向而为长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简阳公布了“简阳市旧石器时代遗址(龙垭遗址)”的发掘成果,遗址的上万件包括象牙化石在内的动物骨骼化石、石器和少量古朴的饰品出土,为今人带来大量2万至3万年前西南地区古人类的活动信息。里面的装饰品是四川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艺术品,石制品总体体现出南方砾石工具传统,并具有自身的区域特色。该遗址和所出土的材料是珍贵的远古人类文化遗产,证实了早在数万年前,古代人类就在该地区生活、繁衍。对研究古人类在该地区生存、演化的历史和探讨四川盆地的环境变迁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该遗址距1951年发现的“资阳人”遗址仅40公里,同属沱江流域。出土的大块石器可能对学术界多年来“川东出大器物,川西出小器物”的结论产生影响。是处榣山,《山海經》槐江之山,其隂多榣木之有若。《註》榣木,大木也。其上復生若木。《郭璞贊》榣惟靈樹,爰生若木。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1颛顼,姬姓,号高阳氏,出生于若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2老童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神名,颛顼帝的儿子,黄帝之曾孙,童姓之始祖。能唱善歌,所以后人,以名为姓,由此产生童姓。3祝融。祝融是华夏族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古时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祝融的另一说法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

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昆吾之所食。十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十名巫师,善医药及占卜。出自《山海经》,分别为,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1巫咸,古代神巫,擅长卜星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是神权统治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有托名星占著作《巫咸占》。收录在瞿昙悉达所编的《开元占经》中。2巫即。即本义是就食。3頒讀爲班。說文解字(頒) 大頭也。4巫彭。古代传说中的神医名。《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5巫姑。出家女子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6巫真。真从贞。贞从贝从卜,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7巫礼。举行仪礼,祭神求福。8巫抵。《说文》抵,推也。9巫谢。《说文》:“谢,辞去也.从言,射声.”谢的本意是引退,引申为离开、拒绝、衰落等意思.在甲骨文中,谢字像一人拉弓箭之状。《战国策·魏策》:长跪而谢。10巫罗。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罗,以丝罟鸟也。彝族为罗。灿文:“十巫上下,采药巫山。”

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女丑女巫之名。《山海经》袁珂认为,"女丑"应是女巫。"十日炙杀女丑"实际是古人在试图除掉旱魃。字源解诂,丑字甲骨、金文从又从◎,象手有指甲,象指爪尖利之形,本义指爪。秦陶用作人名,《古陶文汇编》咸亭(燧)阳丑器,指咸亭人燧阳丑的器皿。周代有丑父。尸shī。《说文解字》:“陈也。象卧之形。”失气亡神,形体独存是尸之范式。本祭祀时,死者身体或代表死者受祭被陈列出来的人的身体。如:《左传·成公二年》:“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衍义:泛指一切没有了生命迹象的躯体。袂mèi,衣袖。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颛顼-老童-重、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1颛顼,姬姓,号高阳氏,出生于若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2老童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神名,颛顼帝的儿子,黄帝之曾孙,童姓之始祖。3重,老童的大儿子,名叫重献。4黎,老童的次儿子,名叫黎印。5重献上天,主管天文。6黎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黎印-下地-噎yē(出生西极即青海日月山)。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1华夏神话中的上古天帝,帝俊,又作“帝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其图腾为兼具创世、造物、灭世三位一体的战神应龙。注:此处俊为通假字“俊”通“夋”(qūn),不念俊。2常羲:一称“常仪”。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常羲是生育月亮的女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出自《山海经》。3生月十二,此始浴之.帝俊:这里指帝喾(kù)。常羲:帝喾的妻子,又作“常仪”或“尚仪”,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而闻名。

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1《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因所居昆仑丘(昆仑山),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西王母是青海湖主人。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中对西王母主要活动区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与青海的地理环境相吻合。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南脉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区域就是青海省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区域。《论衡·恢国篇》 “羌献其鱼盐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2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 按:此当系女巫之名。3戴胜,《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髮戴胜。” 郭璞注:“胜玉胜也。” 郝懿行笺疏:“ 郭云‘玉胜’者,盖以玉为华胜也。” 汉司马相如《大人赋》:“覩西王母 ,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4穴处,居住岩洞。《楚辞·天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晋 潘岳 《离合》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此山万物尽有。二人女祭、女薎mie。1女祭,女巫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薎。”郭璞注:“或持觯,或持俎。《海外西经》:“女祭、女戚(戚(当作䱇)在其(形天)北,居两水间,戚(薎)操鱼䱇,祭操俎。王念孙云:“鱼䱇,当为角觛。《说文》:觛,小觯也。”据此,则女祭、女薎当是女巫祀神之图形象。2女薎,女薎:女巫名,女巫祀神,3此山万物尽有。西海之南……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拉脊山口,又称拉鸡山(垭)口,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海拔3820米处,是通往日月山、青海南山牧业区的通道之一,青海省道101线及西久公路经此。日月山口,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湟源县交界的日月山和拉脊山之间,是从甘肃进入青海的必经之路,109国道(京拉公路,西段也称青藏线)、G6京藏高速公路等都经此。

女虔qián。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yǐng,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1寿麻之国,《吕氏春秋·任数》:“西服寿靡,北怀儋耳。” 高诱 注:“﹝寿靡﹞西极之国。‘靡’亦作‘麻’。” 极远的西方古国,2季格,神仙,女虔后人。3寿麻,人名。正立无景yǐng,新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4大暑,不可以往。指新疆火焰山。

成汤。成汤一般指商汤。商汤,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夏桀。夏桀,姒姓,名履癸,西河(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东菜园镇西河村)人。夏朝末代君主,帝发的儿子,暴君。文武双全,迁都于斟鄩。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灭亡韦国、顾国、昆吾。鸣条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标志着夏朝覆亡。客死于南巢,谥号为桀。鸣条之战,夏末(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各个击破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夏桀与商军战于鸣条,夏败。商汤立。

耕。耕既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章山为四川省什邡市古称。

颛顼之子。穷蝉:别名“虞幕”,姑幕国领袖。王氏云:“颛顼封其庶子穷蝉于姑幕,徙封少典氏于颛臾,而以故地益姑幕。今治东南五十里有姑幕山……下有姑幕城。《春秋左氏传》:‘盟于姑蔑’。杜预注曰:‘卞南有姑蔑城。’《公羊》、《谷梁传》皆作‘盟于昧’。幕与蔑、昧音同形异,古字多通借故也。”《帝系》穷蝉而居于古代方国——卞国泗水南岸之姑幕城。

夏后开。开。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 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夏后开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人物,传说中由巨石开裂而生,因此就取名为“启”,也就是后世所称作的禹的儿子“夏后开”。 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也“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武则天追尊启为齐圣皇帝。《水经注疏•三峡注补》夏后启在长江三峡巫山。

(待续)

附图介绍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全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而成,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作者介绍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杨世灿,男,宜都人。副研究员。代表作中华书局出版《水经注疏补》《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宜昌屈原学会学术顾问。

《山海经》秘境-屈原作品所引《山海经》一七-山海经,屈原,作品

左杨未冬研究生,中陈桥驿教授,右杨甦宏博士。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