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麻堂会》使用戏剧化的妆容和极为简化的空间造型、假定性的舞美设计,这些与使用方言的写实化表演形成艺术元素的张力,大大增加了解读层次和欣赏趣味。(资料图/图)
2022年4月,一部中国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有点横空出世的意思:9.0。2021年8月,这部名为《椒麻堂会》(The Neo-New Adventures)的作品在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审团特别奖。
这部作品片长三小时,我看得一点不累。它包含的东西多且复杂,历史记忆、时代的联想、艺术风格上则是顺畅游走,令人不禁反复品味。导演邱炯炯居然这样讲述川剧丑角丘福的一生故事。阴阳交错,嬉笑怒骂,人生如戏;人之即将告别时分,也做戏。
这是一个人的历史闲话。结构上,本片借用了一些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奈何,是佛教地狱中的河,有时写作“奈河”。敦煌的丧葬文牍中有记录,唐朝人送葬时人们要唱《奈何》这首挽歌。
这个故事随时在冥界与阳间穿行跳跃,影片开场是推着三轮车的牛头、马面,他们从阴间来接命数已尽之人。本片写的是这个丑角的退场和告别,这是一个颇为哀怨和凄美的离去。它为一个戏剧班子念悼辞,为时代唱挽歌,让一个即将告别的川剧丑角发出几声带笑的悲鸣。
它与作者以往作品有极大的延续性,作者的风格签名特征鲜明、强大有力。这是鬼域冥界的人生闲话,还是奈何桥边的诗人絮语?
在这部电影里,邱炯炯的才华更多地表现为幽默和荒诞。整个作品有一种很轻快的文本肌理。布景是极简风格,一看就是假的,这带来一些幽默感。摄影有明显的绘画感,景深很浅,镜头运动像是徐徐展开的风情长卷。许多地方营造了假定性很强的效果,川剧等中国戏曲给了作品丰富的营养。导演不拘一格,自由而随心地使用假定性空间,表演、布景、化装都呈现出浓厚的间离味道。
美学上的简化并未显得场景和制作经费上的捉襟见肘,却在许多地方构成一种幽默感。大炮随便用点什么硬纸或者铁皮一卷就成形,枪支就用写意性的木制道具。
同时,人物表演使用方言又给予作品一种很实在的现实质感。
与其自由随心的风格相合拍,这个作品的音乐也是多元化、杂糅的。选取的川剧段落可听度很高。作曲的段落很亮丽,才华横溢,有时是无调性的弦乐,有时是俏皮跳跃的钢琴。
电影人一直有书写历史的伟大冲动。面对中国现当代历史,这块土地上那些弄影像的作者们的这种激情尤其为甚。
影片以冥界的牛头马面前来催促丑角丘福从人生退场开始,大致围绕军阀刘麻子和川剧名丑丘福两个人的一生展开讲述。作品拍成了一部自由吟唱的史诗。这里有那个“新又新”戏班子的兴起和折戟。这里有那个川剧丑角丘福和他的家庭,他的剧团,他的小城,和他那个把自己砌在里头的砖头猪圈。
时代与个体的关系,在这部电影中更为凸显。时代大潮中,个人沉浮、挣扎,肉身和灵魂几时求得苟且余生,几时早已虽生犹死?
本片是中国的艺术家书写的新史诗。这是一部复杂书写、自由书写的荒诞现实主义冥界史话。这个丑角丘福的残酷人生让我想起《活着》中的皮影艺人福贵,想起《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京剧人生。在这些小人物的悲喜笑面和生死场景背后,中国当代历史的斑驳图景,若隐若现。
这部作品里的历史并无明显标志。作者在叙事中从不标注时间线,但通过文本的风格化写实,中国历史的轨迹可以辨识。《椒麻堂会》是魔幻的流畅、玄幻的写实,这里蕴含着个体的悲喜人生、时代的巨浪潮流,不过那得靠观众自己在欣赏中与作者共同阐释言说、共同觅得其中三昧。
我发现很难跟别人简单介绍这部作品的艺术路数。它是剧情片,纪录片?川剧连唱,还是一个多种风格元素跨界融合、难以归类的当代艺术作品?它写的是中国当代历史,还是一个川剧丑角的悲喜人生?
《欧洲电影》(Cineuropa)的玛塔·巴拉嘎(Marta Bałaga)对这部作品有着难以掩饰的喜爱,同时又承认品鉴很艰难:“影片丰富的内容使影片具有一定的观影挑战性……影片闪烁着幽默,且总显得温柔。影片构筑了独属于此的世界,周围是具有辨识度的场景设计,对其戏剧根源不加掩饰。”
在假定性之外,《椒麻堂会》有许多段落有着结实的现实质感和历史坐标确认。在主流之外或边缘之处,它轻巧地重述历史。在这方面,作者延续了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电影人的冲动,而在美学上又实现了另辟蹊径的革新。这种革新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它以戏谑写沉重,以癫狂直面现实。它的文本元素极为丰富,让我们读解品味时颇有艰难。
它的艺术风格上具有浓厚的当代艺术特征:风格上的自由、跳跃和杂糅;素材养料大量引用川剧;许多部分的叙述又偏向现实主义笔触;多种类型杂糅难以归类;幽默、游戏感、荒诞加一些小黑色;如果与作者的绘画作品相比,黑色就很淡。
邱炯炯在采访中说过:“我想表述的核心是,不能遗忘。”抗拒遗忘这个主题词认真、有力,其中具有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历史的极大严肃。
《椒麻堂会》使用了一种简化的形式,但绝不简单、简陋。作者以这种形式来讲述一段正在被遗忘的历史,它在轻巧、荒诞和幽默中指涉个体命运和时代悲剧。它用荒诞、幽默、难以归类的艺术笔触,涂抹出中国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以及那些令人感叹、令人唏嘘的历史变迁。
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