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阿年正烦恼着
如何准备一份有新意的礼物
他找到“天河乞巧民俗”
广州区级非遗传承人潘慧君
来到乞巧文化博物馆
在这里学习制作一件乞巧工艺品
乞巧七夕节
每年乞巧节是旧时少女通过展示心灵手巧向织女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的日子。而在当代,乞巧节的民俗文化在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得到保留、传承和复苏。
在乞巧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手工艺品足足有上百件,既有传统的仙女、花鸟、佳果,也有现代的地标建筑。除了珠村的作品,还收集了周边村落以及一些特色村落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除了美轮美奂的造型,还被赋予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巧姐”潘慧君
69岁的潘慧君,是广州珠村有名的“巧姐”, 退休后全身心创作,并于2021年成为“天河乞巧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乞巧文化节是潘慧君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她参与主持、负责珠村各景点的历史讲解,负责乞巧博物馆每年的作品更新布置及讲解工作。
作为“天河乞巧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潘慧君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每周,她受邀到广州轻工学校、珠村小学、天河老年大学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传承课,已经坚持了十年。作为志愿者,她每周给残疾人上3次课,教授他们制作手工艺品。
传承乞巧文化
自2005年举办以来,“广州乞巧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17届,成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事。今年活动以“七夕天河 绽放广州”为主题,以天河珠村为主体、以“非遗”天河乞巧习俗为文化内核、分为“传·非遗”“传·守正”“传·薪火”“传·融合”“传·相逢”“传·创新”“传·生活”7大系列活动,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传播乞巧文化的传统、传承和创新,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在广州绽放迷人光彩。
监制/任永蔚
主编/张蓓
总台记者/邓泽宇 王冰月
值班编辑/佘小莉
校对/万祖艳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