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
|
刘翰
shí
时
jié
节
01
历
史
渊
源
立秋时节
立秋,秋季第一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暑热天气就此结束,在此之后,还有处暑节气。
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暑气渐退。
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物
候
现
象
立秋时节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实际上,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一 时段还是很闷热,并没有“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
03
传
统
习
俗
立秋时节
1、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2、立秋三候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立秋,预示着夏去秋来
希望酷热的夏日快点过去
怡人的秋天早日到来
夏未尽,秋已至
一夜新凉,一骑秋风
学在石
生为油
会于心
文字:李普一
编辑:赵柯欣 李普一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