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资讯 9个月前 wzxxw
2.3K 0 0

6月14日,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活动在其故里福建泉州举办。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所作的贡献,为世人所景仰。

可你知道吗,郑成功与温州颇有渊源,他一生三次北伐抗清,都曾到过温州。温州沿海一带留下很多关于郑成功的驻兵遗迹、传说故事: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温州城南的巽山公园,有一座郑成功塑像,后面的花岗岩浮雕上“郑”字旗帜飘扬,边上还有一座郑公亭。当年郑成功北伐途中,曾率部驻扎在巽山多时。

郑成功到过平阳南麂岛,苍南金乡、蒲门,乐清磐石,洞头大门岛、小门岛等地,还曾在洞头举行大规模比武、练兵。在与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平阳南麂列岛上,至今上有“国姓岙”、“国姓山”、“官岙”等地名,当地还有“郑成功水师操练场”遗址,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郑成功。

三次北伐经温州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福建安平(今泉州市南安县)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因他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名朱成功,“朱”为国姓,亦有“国姓爷”之称;又因被永历帝封为延平王,世称“郑延平”。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入江南。郑成功之母在战乱中不屈而死。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夏,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率领其父旧部在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从1657年到1659年,郑成功三次北伐抗清,意欲恢复南明故土,攻克南京,均告失利。

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温州是浙南之门户,郑成功三次北伐,都曾经过温州。加上温州自南宋以来就是东南富庶之区,郑成功多次到温州等地征集粮草与军需物资、以战养战。在郑成功随征户官杨英记录的《从征实录》中,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如:1655年十月,“北上师阻风,就温台取粮”。次年六月,从瑞安“取足七个月粮食,运载三盘”等。

郑成功的三次北伐中,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的这次,是他在温州留下足迹最多的一次。郑成功从厦门率水师十万北征,从浙闽交界的镇下关登陆,平阳、瑞安不攻而下,继而包围了温州城。但由于海路阻风,温州城未能攻下。郑家军就驻扎在城外巽山上,将温州城包围了半月之久,终碍于天时因素而撤围。

十一月下旬,郑成功督师瓯江口盘石卫,并于温州永嘉场监造军器,又于江口大、小门澳(洞头)考较武艺,月余之后才回师南归。

温州多处驻兵遗迹

鹿城巽山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从积谷山俯瞰温州南门外

巽山,又名巽吉山,旧名宸暨山,位于古城东南隅,是斗城“九山”之一。按温州府八卦方位,因其地处“巽”位,取义“吉祥”,故名巽吉。

郑成功北伐时曾驻扎在巽山上,将温州城包围了半月之久,终碍于天时因素而撤围。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巽山塔邵度摄

《从征实录》中,对巽山的这段记载颇为传奇:六月,郑成功率军包围温州,驻军在“温之南门外高山古塔边”。一日,郑成功同各镇在塔前设酒议事,会风雨大作。刚刚宴毕各镇归营,忽一迅雷从塔前筵边奋起,打死民夫二名,郑成功与众官兵俱都无碍。这晚,郑成功走出营边,听到有老人说:“此亦天意有在,若无,宴聚不动,恐亦难矣。”于是,次日郑成功下令收军下船,撤温州之围。

如今,在巽山南麓公园入口处,郑成功塑像和花岗岩浮雕,诉说着300多年前这位名将的丰功伟绩,和他与温州的渊源。

平阳南麂 

平阳南麂岛,有“碧海仙山”、“贝藻王国”等美誉。当地至今还留下许多关于郑成功的故事与传说。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南麂国姓岙新码头

如南麂本岛偏北部的国姓岙,是南麂列岛的优良避风港,进出南麂岛的快艇码头也在这里。国姓岙原名西岙,清顺治十五年至十六年(1658-1659),郑成功的部分水军曾驻扎在此操练两年之久。1659年,郑成功战船从南麂出发,北伐抗清。因郑成功又被称为“国姓爷”,后人将此处改名国姓岙。

国姓岙岙口北面有座小山丘,叫国姓山,山上原建有“国姓祠”,民间俗称又名“延平王庙”,后因战事被毁,现尚留有部分残垣断壁。

山岙海边峭壁上刻有“官嶴”两个大字,右下角署刻“虎林”二字,在岙的南面郑成功雕塑下方的岩石上刻有“海天拱印”。另据史书载,在南麂本岛大沙岙的岩石上,原来还有“石首呈珠”、下署“虎林”的摩崖石刻,后被毁。据传这些摩崖石刻均为当年郑成功的驻军所题。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王理孚

民国时期,王理孚开发南麂岛时,“延平之庙在焉”。他有诗云:“古庙宗臣祀郑森,浩然正气隘江心。当年片土难存赵,国姓绵延直至今。”

南麂岛还留有郑成功的传说。在国姓山与龙头屿之间有一水道,长阔各100米左右,如被仙人宝剑斩断一般。潮落时,行人可涉水而过,潮平时,船只可以航行,通过大门。据传,两个山屿原是连在一起的。一次,郑成功部被清兵围困在国姓岙内,岙口严密封锁船只无法通过。为了突围,郑成功抽出宝剑向龙头屿尾部斩下,遂成此景。

洞头大小门岛

洞头也曾是郑成功抗清北伐时的重要基地。

据《满文档案》载,清温州总兵尚好仁等报称:“九月十八日有大小贼船百余号,自大门向凤凰洋行驶。又有双帆水底船八条向南驶去。又见大小四十余只贼船停泊于大门。二十四戌时,有大小贼船千余只停泊于大、小门一带。二十一日又有大小贼船五百余只,由大门经凤凰洋向南驶去。……”可见当时洞头一带郑成功的水师活动非常频繁,船只数量也颇多。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浙江温州府属地理舆图》,可见清初顺治年间温州副将戴维藩之名,研究者推测此图正是描绘清政府与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激烈争夺之际的温州府军防局势。

永历十二年(1658)五月,郑成功从厦门再次北征,又在洞头一带停泊。郑成功下令将在温州各地征得的粮食运往三盘(今洞头本岛)集中贮存。洞头作为其粮食物资的中转集散地。

巽山为何有郑成功塑像,南麂岛国姓岙、国姓山为纪念谁?郑成功与温州渊源竟这么深!

▲位于大门岛东北端的马岙潭

特别是从次年三月起,郑成功将盘石卫作为战时指挥部的正式驻地,并“催促各提督统领,严限本月二十二日齐中盘石卫听令”。但因当时盘石地方狭窄,难泊多船,便派前锋镇、左先锋镇二统领下扎大门澳(岛)、中左二提督下扎小门澳(岛),亲军扎七都外屿。“藩(郑成功)驾扎小门澳(岛)”。一时大门岛和小门岛成了郑成功的大本营。

郑成功平时十分重视军事训练,经常亲自督练。休整之际,他就在大门岛和小门岛进行大比武、大练兵。据《从征实录》载,郑成功在洞头大小门岛开展射箭比赛。他令礼都事办银牌和金牌,挂到百步之外比射,中者赏之,“计用银牌千两”。郑成功和提督统领也都参加较射。郑成功驾驻大、小门澳,“日比武弓箭,考较器械,并行操练。以风信未顺,如湾泊教练。”学者评价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郑成功一生中罕见。经过近两个月的养精蓄锐,郑成功于该年四月底再次北征。

参考材料: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

《郑成功北伐与温州》张声和

《与南麂岛有关的历史名人》林勇

《南北征战进退枢纽——郑成功与洞头》孟甫  

《郑成功三进温州》阮延陵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