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讯 笔者儿时,生活在一座并不怎么知名的泰顺古廊桥畔。那时的廊桥,还不叫廊桥,当地人就叫它老桥。老桥的一头是廊屋,有杂货店,另一头,是裁缝店。桥的下边,是清澈的溪流,溪流两岸有滩林,高大的多是苦楝树。炎夏的午后,好多人在桥屋里坐着纳凉,耳畔是滩林树上传来的蝉鸣。
乡村市集,那时就是围绕着老桥进行的。如果你从空中俯瞰,场面就很清楚:桥身像一道弯弯的彩虹,两边的桥头,有瓜果、蔬菜、凉鞋、拖鞋等各种摊位,甚至还有提着放冰棍的箱子叫卖的,人群熙来攘往。
这样的场景,像不像是微缩版的《清明上河图》?
当我们说到宋韵时,不得不提始于宋徽宗时期汴京的大虹桥。虹桥,是北宋京城繁华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宋式美学的代表:轻盈雅致,没有任何多余繁复。
如今,汴京已不复存在虹桥。但是,泰顺山中的古廊桥,确是虹桥的宋时模样。桥头,便是千百年来人们聚会碰头、市集买卖、民间祈福的处所。

说到宋韵和市集,我们又不得不提这几天引爆网络的青灯市集。
温州塘河,自宋朝始繁华,此后数百年,塘河上橹声欸乃,船只上或满载柑橘,或堆满西瓜蔬菜,两岸居民走近河畔即可买卖。若逢市集,石桥下船儿密密匝匝,货品琳琅满目,场面更是可观。近3年,青灯市集连续3次登陆塘河岸,一跃而晋升为全国顶流市集,刷屏国内文艺界朋友圈,特别是刚刚落幕的这一次,我们不禁感叹:塘河畔的宋韵市集,又回来了。
前面说到廊桥,笔者之所以提到儿时记忆,当然是因为不无遗憾。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经济腾飞,许多过往一直传承着的民俗的文化的建筑的美,被无视过、破坏过。直到近几年,廊桥的美再度被修复被挖掘,泰顺泗溪北涧桥也于今夏推出了《我在廊桥等你》灯光秀,惊艳无数游人。廊桥畔一直延续着的提线木偶戏、药发木偶戏,也无不曾是北宋汴京夜市上最热闹的角色。于是我们不由得希望,在塘河畔的青灯市集以外,在山中的老桥畔,有一日也能复现别样的乡村宋韵市集之美。

近日,楠溪江的夜游楠溪第三季开启,在古镇古村之畔,音乐、火舞、文创、露营,多重生活场景给游客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时尚夜游体验。夜游楠溪是楠溪江打造江南第一宋村的重要部分,如今,也已成为永嘉的一张旅游新名片。

笔者以为,若能将夜游与温州丰富的宋韵文化元素结合,打造出更多温州文旅爆款,不仅能带动夜经济,更能让游人沉浸式感受温州千年商港的文化内涵。在国风正流行的当下,在青灯之外,若我们能点亮更多温州宋韵夜游的灯,也许不久,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辛弃疾笔下优美的夜游意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让宋时的灯穿越温州的晚风
记者:翁卿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