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说谎?当事人“赌气”虚假陈述被教育后知错悔过

资讯 8个月前 wzxxw
1.2K 0 0

温州信息网讯(通讯员 茜曼) 我昨日在法庭作前后不一致的陈述,对自己出具欠条当庭否认,这都是我不懂法律。今天经过法院的诚信教育,我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是近日一位当事人在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写下的悔过书内容。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庭审过程中,被告小姚赌气称自己虚假陈述在法庭作前后不一致的陈述被罚款500元。

案件回顾

2017年5月,温州市民章大爷委托修车师傅小姚出售私家车一辆,卖车后,小姚拖延不还15000元卖车得款,并称自己资金周转困难,通过微信向章大爷出具欠条一份。欠条出具后,小姚以各种理由推诿。2022年6月6日,章大爷将小姚诉至鹿城区法院,要求偿还借款15000元并赔偿利息损失。

庭审中,小姚对自己出具的15000元欠条先承认后又予以否认,前后陈述不一致,称自己之前对欠条的承认系虚假陈述。法官向小姚告知虚假陈述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小姚仍未意识到严重性。

被告可能不清楚一句赌气话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庭审结束后的次日,承办法官联系小姚谈话,带他参观鹿城区法院诚信诉讼倡导专区,仔细讲解虚假诉讼、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定及典型案例。

一圈走下来,小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明显改变,没有了庭审时笃定说要罚就罚的赌气模样,承认原告章大爷主张的事实,真诚写下悔过书,并表示希望法院组织双方调解尽其所能分期还款。

随后,法官联系章大爷,传达小姚意向,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判后和解。小姚在和解笔录上一边签名一边说感谢法院,感谢法官,我一定会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付款义务。

法院决定

法院认为,虽然被告出具了悔过书,但小姚在庭审中作不实陈述,已妨碍人民法院公正审理,应依法予以制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结合案件标的额,决定对小姚罚款500元。

目前,小姚已缴纳罚款。

法官提醒

诚信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参与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司法公平公正的应有之义。

法官提醒,当事人作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篡改合同等不诚信行为,不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还加大了法院审理难度,更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公信力。诚信不仅在市场经济、社会交往中要坚持,更要在司法活动中做到,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2021年5月,鹿城区法院率全国之先建立诚信诉讼和自动履行专门教育机制,打造全国首个教育专区,从纸面教育转变为阵地教育,通过情境化浸入式方式教育无知者、震慑侥幸者,截至2022年7月已教育2431人。

版权声明:wzxxw 发表于 2022年7月15日 00:06。
转载请注明:在法庭上说谎?当事人“赌气”虚假陈述被教育后知错悔过 | 温州信息网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