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讯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近日来,温州出现极端高温的天气,有些地方甚至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永嘉,逾40摄氏度的高温两次冲上全国高温榜首位。可温度再高,经济社会运行停不了,随处可见的真汗子,奋战在高温一线,守护着一方安宁。
比如高温对用电提出了更高需求,这些日子关于电的新闻便随处可见:永嘉带电作业班人员,身穿绝缘服,顶着大太阳,在高空开展无负荷带电更换跌落式熔断器作业,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运维人员用湿透的衣衫,来保证周边26个台区3万用户的供电。
类似新闻还有很多。放眼周边,交警、环卫工、重点工程建设者、快递小哥等,这些城市坚守者,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有序运转保驾护航。
高温天气,既然少不了相关行业、有关人员的付出,社会就必须考量如何去善待他们,这是高温对社会文明程度的烤验,也是百姓对公共民生福祉的考问。
应对高温,首先要把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摆在首位。这个首位的实现,就要考验用人单位的柔性管理能力,只有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上做加法,把各种刚需不折不扣送到劳动者手中,比如打造低温车间、清凉工地,及时提供合适用具、解暑食物,保证津贴发放、合理用工等,才能真正在夏日高温里为他们撑起绿荫、带来凉爽。
应对高温,相关部门要及时出台规定,从制度上织密高温劳动的保护网。比如做好高温条件下的信息服务、生产指导和电力调度,加强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以及避暑区域等重点场所的监管,维护好高温天气下城市的秩序与公共安全。
应对高温,同时还要把城市纳凉的刚需,纳入制度性的关怀,成为公共服务的延伸,变居民自寻出路为城市主动供给。政府所属的公共区域,要创造条件向市民开放,鼓励银行、超市等场所有条件地提供纳凉服务,为市民、特别是高温作业者开辟出纳凉区,提供纳凉便利。
高温天气还将继续,各地各部门的努力在显现成效,但要充分有效保障劳动者高温下的健康权,既是对基础设施完备与否的考验,也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总之,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用充满善意和爱的举措,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打开一扇门,撑起一片天。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高温烤验社会治理能力
记者林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