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风口”后,温州如何稳立潮头

资讯 8个月前 wzxxw
2K 0 0

  温州信息网讯向以制造业见长的温州,正全力竞逐新能源的蛋糕。

  今年4月,总投资达1258亿元的12个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在我市集中签约。这标志着,温州新能源产业正式从点上布局向全链发展挺进。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迅速火了,也卷了。仅从省内来看,就在5月,吉利动力电池项目签约落地桐庐县;隆基光伏科技10Gw单晶组件项目在嘉兴开工;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温岭江厦潮光互补智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高手环伺的新能源赛道上,温州如何立得住且立得稳?面对兄弟城市不约而同的谋划和落子,温州如何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路径?重大机遇和现实挑战并存的竞争中,温州如何抓住新能源风口,持续锻造自己的制造业长板?

  温州的作答是:立足实际、取长补短,携手巨头、招大引强,以打造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为新能源产业的纲与领,剑指全国新能源创新发展新高地,全力进发!

  如何立得住?

  盛夏时节,日照猛烈。

  位于乐清的固力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房上方,近1万平方米的连片屋顶光伏板闪闪发光,正源源不断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在供给企业生产所需外,还可余电上网。每年能节约用电成本30万元,年平均减排二氧化碳有1400多吨。公司副总经理金汉钦细数屋顶小电站的种种好处。

  镜头拉远,在蜿蜒群山上、广袤农田里、浩渺大海中……不知不觉间,温州各地悄然长出连排成片的光伏阵营,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模式,蹚出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绿电共富路。

  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清洁无污染,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和推广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据市能源数据中心统计,全市现有分布式并网光伏项目18186个,主要分布在乐清、永嘉、瑞安等地,合计装机容量79.5万千瓦。今年,我市还加快推进光伏系统在新建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要求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等适宜场地空间配置太阳能光伏系统。

  盛夏时节,海风鼓荡。

  习习海风在带来凉爽的同时,也送来不竭能源。

  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长沙村段30公里开外的海面上,标志性的三叶片成为一道风景线,这是华能苍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至今发电量达1亿多千瓦时。

  不远处,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华润1号海上风电项目,正推进陆上集控中心、海上升压站建设及海上施工,该项目开启了国内海上风电的平价时代。

  静等风来的温州,还将目光投向深海、远海。今年4月签约落户温州的金风科技项目,将投建世界级深远海、大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目前,项目拟落地的瓯江口浅滩二期集中连片29—1宗海海域使用权出让方案已获批复。

  温州依山伴海,海岸线长度达1171公里,拥有丰富的风、光、水、核等新能源资源。据初步测算,可开发的海上风电和滩涂光伏资源容量约1789万千瓦。多年蓄势待发,如今的温州呈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三大主力军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尤其在核能领域,更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12月31日,选址霞关镇三澳村的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开工。该项目采用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建设6台12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每年将为浙江乃至长三角提供清洁能源约525亿千瓦时,创造绿色GDP200多亿元。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储能蓄能,新能源后浪已至

  怎么立得稳?

  进入7月,天气持续高温晴热,预示着一年中的用电高峰提前到来。在生产生活与电息息相关的当下,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变得越发重要。如何在用电低谷时将多余的电能储蓄起来,待到高峰时用来补充缺口,一直是个难题。

  尤其是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储能技术成为克服风力、光伏等新能源看天吃饭短板的关键所在。储能,也因此被称作新能源产业的后浪。

  如今,在温州,后浪已至。

  今年3月份开工的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即是我市在储能端的发力。该项目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总用地面积2969亩,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以500千伏电压接入浙江电网;设计年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年抽水利用小时数1333小时。建成投产后,将发挥巨型充电宝的作用,实现削峰填谷,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外来电接入。

  与此同时,文成、永嘉、苍南、乐清等地也纷纷开启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其中,永嘉抽水蓄能电站、文成县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查。

  加快布局抽水蓄能电站等传统储能基础设施的同时,在包括锂离子电池等在内的新型储能技术上,温州同样表现可期。

  2017年落户温州的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到系统应用的研发、生产。凭借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优势,该企业迅速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新势力和头部力量,在乘用车领域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宇通等形成批量配套,储能市场的主要客户则涉及国网、阳光电源、艾罗等。目前,瑞浦兰钧温州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已形成6GWh的年产能,二期项目达产10GWh,剩余10GWh产能将于今年下半年逐渐释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短短几年间,瑞浦兰钧还发展为温州新能源产业的链主企业,引领上下游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其下游的麦田能源,是一家主要从事逆变器、锂电池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帮助用户管理新能源发电、储电和用电的企业,2019年成立后就呈现出高成长性。今年1—6月,企业实现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25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拓展,可以完善供需配套,强劲产业‘筋骨’,进一步做大做实基本盘。麦田能源中国区总经理刘红波说。

  今年4月,龙湾区政府与伟明环保、盛屯矿业、青山控股携手,就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订投资协议书。届时,该项目将为温州锂电池产业链补齐上游关键环节,形成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创新发展,拥抱新能源+

  怎样立得好?

  北京冬奥会上,节能环保的氢燃料汽车备受关注。少为人知的是,承担赛事大部分运输接驳工作的氢能客车福田欧辉,就配套了温企瑞立集团生产的电动空压机、电控总阀、电动转向泵等产品及制动系统阀类产品。同样配套了瑞立制造的,还有冬奥会上的雪蜡车。据悉,这也是我国首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

  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专注汽车零部件的瑞立集团早早瞄准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自2010年陆续投放市场以来,至今已累计运行超50万公里,市场保有量超30万台套。

  如今在瑞安,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机勃勃——瑞立智能电子控制系统生产项目、特博智能感知冷却系统生产项目、松田智能控制无刷电机(一期)项目等,均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这个新赛道。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通过企业培育、项目招引、平台拓展等多措并举,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十二大类5000多个系列产品。今年,我市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产业链培育发展等推出多项扶持政策。

  在凤凰展翅的北京大兴机场,正泰近1600台智能网关和控制器,为其提供全程能效服务;在上海,每一条飞驰的地铁线上,都采用了正泰的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及电能量监测管理平台……从一只小小的开关起步,如今的正泰业态极其丰富,但主线始终明朗——绿色能源、智慧电力、低碳节能,并由此形成发、储、输、变、配、用全产业链条。目前,正泰输配电设备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与工业行业,进入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基建和消费升级的风口下,温州众多电气企业正趁势而上、进军新能源。比如,天正电气加速布局旗下高端品牌天e电气的新能源、智能配电业务,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而乐清致力打造的智能电力物联网产业平台,也将推动当地电气产业向智能电力物联网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更新迭代传统制造业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招引新能源制造业项目,着力锻造新的长板。其中,金风科技项目即采用1+11的模式,在建设海上风场的同时,将为温州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11家,围绕风电整机制造,打造集研发、制造、工程、运维全产业链,制造业总投资将达188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全链条引进企业将助力产业发展提速,更快做大做强。另外,苍南与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建成后可规模化生产海上风机整机,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日前,我市出台《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储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方面是紧抓本地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利用资源和产业相结合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增强科研实力,以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打造新能源产能中心和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市发展改革委产业处副处长徐金隆说,只要三驾马车跑得好,到2026年,我市新能源产业产值将力争达到2500亿元。

  从新能源产业化到产业新能源化,温州新能源的创新发展之路,还有无限可能。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资源开发,温州风光无限好

  站上风口后,如何稳立潮头

  记者:夏晶莹潘秀慧

版权声明:wzxxw 发表于 2022年7月22日 16:33。
转载请注明:站上“风口”后,温州如何稳立潮头 | 温州信息网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